作者:海军山文/图
南渡江海口段江面宽阔,江水浩荡一路向北入海;自古以来海口地区东西两岸非常依赖渡口摆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海口南渡江东西两岸也只有日本人修建的一条铁桥连通两岸。日本侵琼期间,除了在灵山附近修建了铁桥之外,还在海口龙塘附近新建或扩建原有的渡口成为更大的码头。在海口龙塘镇海南电力公司线材厂附近,就有日本人修建的古码头。而且一建就是两个,龙塘镇这边一个;对岸的云龙镇也有一个。然八十多年过去后,两个同时建的古码头却命运迥异。此外,龙塘古码头遗址下竟还隐藏有一个隧道型的碉堡。
江对岸的云龙镇古码头
一、两个古码头一个保存完好一个被全冲毁
12月份的南渡江几乎是一年中水位最低的时候,江面上露出了许多的沙洲;在海口铁桥路海南电力公司线材厂职工宿舍附近的江边也不例外,紧邻岸边的江面也露出大片的沙洲。12月份的江岸,正是茅花盛开的季节,迎风摇曳的茅花与江边大片盛开的蒲公英一样,很容易成为阴雨天中比较吸引人的亮点。
龙塘古码头江边沙洲上的茅花
然而这些都引不起“社会与视界”的兴趣,“社会与视界”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电力公司宿舍这边的江边有一个日本人早年扩建(修建)的古码头。此行就是为了调查和寻找这个古码头的遗址而来;虽然事先获知,这个古码头已经损毁,但没想到会损毁得这么彻底。
被大水冲毁的龙塘古码头现状
如果不是住这里的电力公司老职工的带路和指认,外人根本找不到或确认在那层层的荒草和灌木丛遮掩下的古码头遗址所在。聊起这边的古码头,老职工指着那一大块坍塌的江岸遗憾地说,那一带就是日本人修建的古码头。由于缺少维护,这个古码头在年南渡江爆发大洪水时,不幸被冲塌了,现在这一带大部分被列为坍塌的危险地带,有关部门还在此拉上铁丝网并设立警示标志。这名老职工指着对面说,对面江岸还有一个古码头,两个古码头都是同一时期由侵琼日军扩建(修建)的。透过江面,只能依稀可以地看到对岸有个黑色的码头,必须借助长焦镜头和望远镜才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的码头完好无损,大部分都是由黑色的火山岩铺就而成的。
对面江岸完好的云龙古码头(渡口)
说起这个龙塘这个古码头,一位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电力公司的子弟说,以前这里有好多的历史古文物,因为没有保护起来,现在很多文物都已经损毁或丢失了。在古码头没有被冲垮之前,江边和码头的风景很漂亮;小时候他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在这一带的江岸玩耍和钓鱼等,所以对这个古码头及其江边的风景很有好感。
龙塘古码头遗址上的警示牌
二、古码头地下竟藏着日本人修建的碉堡工事
这就是地下碉堡及入口
老职工还给“社会与视界”透露了一个意外的信息,他说这里除了古码头之外;在码头的地基下,当时日本人还一同修建了一个约10平方米的小型隧道。这个隧道其实是一个地下碉堡,用来存放枪械和弹药之类。在外面地上有一根胳膊粗的钢管贯穿透地面土层和隧道碉堡顶部的混凝土,钢管的上面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钢托架,是用来架设重型机关枪的。机关枪的子弹则通过钢管从地下隧道里接引出来。以前附近的小孩经常爱旋转那个机关枪架子玩,或爬进隧道碉堡里玩抓迷藏等。
古榕树及大部分遗址被圈在铁丝警戒线外
“社会与视界”在现场看到,在电力公司宿舍后面的江岸,就是古码头的遗址范围,现在长满了各种杂草与灌木;还有大片的蒲公英与海芋;遗址上有一棵树龄百年以上的枝繁叶茂的老榕树,树干很粗,需要3、5个大人才能抱得过来,榕树下尽是成片的海芋。这一片江岸包括古榕树在内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圈在了铁丝网警戒线的外面。
隧道碉堡上的钢管(机关枪支架)
而离古榕树不远的斜坡下,可以看到日本人修建的隧道碉堡有一个正方形的入口,入口不大,刚好能容纳一个成年人爬进爬出;入口长和宽分别为50公分左右。而离隧道入口几米远的上方,有一根高约1米多的钢管,正孤零零地矗立在隧道与碉堡的上方。钢管周边长满了海芋,不仔细看或者没人指点;普通人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根看上去非常普通的钢管,也不会清楚钢管原来是安装机关枪用的支架。八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安放机关枪的钢管已锈蚀得不成样,以前的机关枪托架也早已不见。
隧道碉堡上的钢管(机关枪支架)
三、码头的地下碉堡很坚固连炸药都炸不掉
住在这里的电力公司一名子弟称,古码头及这一带的江景很漂亮,没有保护下来非常可惜。他说以前古码头没有被冲毁前,海口琼山区曾多次派人下来调查,听说要将其修复。可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再也没下文了。如果能早一点保护起来就不会被南渡江洪水冲毁了。
龙塘古码头坍塌部分深埋草丛中
古码头坍塌近十年,遗址大部分区域都被灌木和杂草覆盖,原貌大变。虽然古码头大部分都被冲毁,但古码头地底的隧道碉堡依然完好地存留了下来;在旁边的一块斜坡下,我们可以看到隧道入口及其周围数米厚的水泥混凝土,看上来非常厚实和坚固。
隧道碉堡看上去很坚固
老职工还对“社会与视界”说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往事。他说有一年,当地的驻军利用这里南渡江两岸都有码头的地势,进行浮桥驳接渡江军事演练。在与江岸驳接浮桥时,需要对古码头一些地方进行小当量的定点爆破,方便驳接。而一个爆破点就离隧道碉堡非常近,可是军队用了小当量爆破时,初次爆破效果不理想;而后再次加大安放炸药的数量,用到了小当量爆破中的最大极限量进行爆破;可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暗堡附近的水泥混凝土结构仍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次的爆破事件似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该隧道碉堡及其周围混凝土的坚固。
四、“同饮一江水”两个古码头命运却迥异
据悉,日本人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修建龙塘这个码头时,与对岸云龙镇那个一起成为当地重要的渡口。解放后,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龙塘的这个古码头曾再次扩建,是龙塘与云龙两岸往来的重要渡口之一;其后才渐渐被废弃和被大水冲毁,实在可惜。
这就是废弃的龙塘古码头遗址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对岸云龙镇江岸的古码头依然保存完好,据说是云龙镇维护比较得力的原因。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位于南渡江西岸的龙塘镇古码头应该更为重要,否则不会在此设立隧道碉堡进行防护。
而对面的云龙古码头保存完好
漫步在龙塘古码头江边的沙洲上,临江远眺对岸,南渡江上波光粼粼,一江春水正悠悠北去;在红色的峭壁与绿色的江水的衬托下,黑色火山石修建的云龙古码头显得古韵十足。
龙塘古码头遗址与江边沙洲
而转头看向龙塘古码头这边,江岸上的古榕树冠庞大,傲然卓立;树边却杂草灌木丛生,生机旺盛。各种江花开得灿烂,红绿白相间,摇曳生辉;这是一幅美丽和谐的南渡江美景图。如果古码头尚存,定能锦上添花;可惜看到的是倒在江边杂草丛中的断壁残垣,着实让人感慨:虽“同饮一江水”,两个码头却命运如此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