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把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的,可以探索到的分为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热带雨林的知识(更多的是植物现象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热带雨林生存的技能探索
第三部分:热带雨林与傣族(劳作、生活、饮食、建筑、文化)
第四部分:热带雨林与橡胶树?
各部分体验内容以及操作流程。
第一部分:关于热带雨林的知识(更多的是植物现象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1)理论铺垫
1、出行前孩子们观看纪录片《绿色星球》热带雨林篇,书《神奇的热带雨林》
2、开营仪式上再用ppt对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气候特点、主要植物现象、植物间的几种主要关系做介绍。营地手册也应该有这几种知识介绍
(2)实地探索
1、在实际徒步热带雨林或者对热带雨林保护区的考察的时候,在非特殊路段放慢速度,让孩子们对照营地手册寻找到八种热带雨林代表的植物或者现象(1、绞杀现象2、空中花园3、滴水叶尖4、巨叶现象5、老茎结果6、藤蔓现象7、扁担藤8、鸟巢蕨9、翅果儿10、海芋叶子上排列整齐的洞11、林窗现象)
(3)总结分享
在实际徒步考察热带雨林的同时记录下其他的发现,晚饭后的分享会上向大家分享
第二部分:热带雨林生存的技能探索
(1)热带雨林野外大餐制作
野外大餐总共八个菜。初始状态下的炭、肉、鱼、鸡、蔬菜、盐、菠萝、调料、糯米、菠萝是已经为孩子们准备好的。
菜单:竹筒饭、竹筒鸡、烤鱼、烤肉、包烧蔬菜、包烧肉、菠萝饭、番茄南咪
执行顺序:
1、分组,每个队配一名傣族老乡协作,分发执行手册(菜单、制作方法、采集食材,制作辅助工具)
2、领队与老乡说明基础食材、执行手册,工作区域。
3、分工完成生火(必须要烧炭),砍竹碗筷,采集野生调料(香茅草,大芫荽、水蕨菜...),采集芭蕉叶、采集柊叶等前期准备工作。
4、按顺序烹饪,途中可向傣族老乡求助,但不能动手帮忙。
5、完成,拍照记录。
6、分享
(2)热带雨林取水
前置铺垫:在热带雨林中饮用水用完,时间不多要赶路出森林。如何在半小时内收集到ml的安全饮用水?
集思广益:听取大家想法,互相分享。抛出问题:小溪中的水能不能喝?如果不能喝小溪的水要怎么处理?饮用水资源可能会储存在什么地方?竹子里会有水吗?最后老乡分享,如果他们在热带雨林中找水,一般找三种植物,竹子、芭蕉、扁担藤。说简单取水方法。
执行阶段:各组在半个小时内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收集ml的饮用水,根据水的杂质含量、口感、数量进行比拼。
水的以上几个指标即使取水方式一样也会千差万别,选取的材料、操作时候的细致程度,有没有想到再制作一个滤网,都会成为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
分享总结。
(3)热带雨林庇护所搭建
前置铺垫:在热带雨林中迷路,还有一个小时天黑,天黑之后可能面临降雨、野兽的骚扰,如果没做好防雨措施可能会失温就非常危险。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搭建一个能够让自己安全地度过一个夜晚的热带雨林庇护所?
集思广益:一个庇护所需要哪些必须结构?庇护所都可以搭建成什么样式?这些必备结构分别可以用什么取材制作而成?如何提高防水性?如何让庇护所更加坚固?
示范:傣族老乡教孩子们用藤蔓编绳子的办法,用芭蕉叶当瓦片层层叠加防漏雨的办法。
执行阶段:分组在一个小时内制作完成能够容纳至少一个人平躺或者三个人坐下的庇护所,并制作者在庇护所内接受泼水考验。
分享总结。
(4)热带雨林绞杀榕攀爬(三亚果树攀爬,获取野果)
属于实际体验,攀爬绞杀榕为利用攀岩原理攀登绞杀榕,可以近距离观察绞杀榕的复杂结构。三丫果同样是利用攀岩设备以及活动岩点的辅助让孩子们爬上三丫果树采摘这个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最好吃的野果。
(5)竹篓小溪捕鱼
热天的下午给孩子们一些玩水的时间,捕鱼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鱼比较多的小溪内用网直接来回走动,撒网收网。玩的因素更多一些。第二种是头天傍晚在传统鱼篓内放上骨头或者肉,用叶子堵住下出口。然后用石头压住鱼篓,第二天早上来查看收获即可。
第三部分:热带雨林与傣族(劳作、生活、饮食、建筑、文化)简单田野调查版块
(1)傣族村寨与建筑的结构
傣族村寨有几个必须的建筑为:寨门,寨心,水井,寺庙,公房。请孩子们分组找到这些建筑并在和老乡的沟通中了解为什么每个寨子都需要这些建筑。
寨门共有几个?寨门不上锁为什么还要造门呢?寨心代表什么意义?水井的结构和我们之前见过的水井结构有什么不一样呢?
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建筑,请孩子们为干栏式建筑画一个横截面图,并标注每个部分的功能。去到一个传统傣楼的二楼做客,和傣族老奶奶在火塘边制作一道傣族小吃毫糯索。
(2)橡胶割胶体验
早起到橡胶林看老乡如何割胶(老乡都是半夜割胶,这样橡胶才不会干,我们过去的时候在收胶,但是可以少割一些没有问题),看老乡割胶、收胶,体验。
(3)傣族饮食的取材、烹饪方法与生存气候环境的联系
经过了以上的一些体验,我们可以尝试着进行以下的讨论。
老师主持的分享讨论环节:傣族的饮食中取材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烹饪的方法味道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特征与热带雨林的气候和物产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4)傣族传统文化(寺庙、傣族舞/象脚鼓舞)
跟随者村子里的年纪相仿的小和尚一起到村子里的傣族寺庙,听他介绍平时是怎样在寺庙上课,都学习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有村子里的有文化汉话好的老人在菩提树下教我们的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傣族文字,讲解一些简单的傣族文化(节日,风俗,习惯)
分享总结:西双版纳在以前没有所谓学校的时代中,寺庙是什么样的功能?为什么每个村都要有一个小寺庙呢?
跟着西双版纳的国家级象脚鼓传承人学习简单的象脚鼓舞,晚餐后在篝火晚会上我们的孩子们为来的其他老乡表演。老师的徒弟们也会在晚上到来,为孩子们表演傣族武术,象脚鼓舞,傣族团结舞。
第四部分:热带雨林与橡胶树?(生态保护与发展该如何平衡)
(1)橡胶树的一生
在割胶的活动中,也请老乡为孩子们讲橡胶树从种植到死亡的过程。比如刚开始种橡胶要先开一片地,把热带雨林砍掉,然后整地之后再种植,种植到第八年开始收割,到四十年的时候就死亡。每年为了除草除虫都要打很多的药。
(2)橡胶对傣族老乡的生活有多重要?
了解橡胶收入在普通傣族老乡的收入中所占比重是多少。除了这样的收入之外其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收入?如果橡胶产业受到打击的话这部分收入能不能找到替代来源。
(3)热带雨林保护与橡胶产业发展的冲突现状
PPT向孩子们展示七十年前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和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橡胶、普洱茶、热带水果、旅游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区被切割成了互不相关的六个区域,且有不断继续缩小的趋势。这些年的亚洲象危机(人象冲突)其实原因也是来自热带雨林的缩小。但是橡胶产业、普洱茶、旅游地产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是决定性的。
(4)热带雨林样方调查与橡胶树样方调查的对比
可以扩大一些比如说十米长的绳子围成正方形看看橡胶林在绳子内有多少种植物,然后同一根绳子在热带雨林保护区内围起来有多少种植物。以此来对比热带雨林被破坏后生物多样性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5)探讨与分享,如何平衡橡胶树与热带雨林的关系?
讨论:该不该继续种橡胶树毁坏热带雨林?如果不种橡胶树西双版纳傣族村子里的老乡可以怎么办?
活动安排:
第一天:接站开营仪式(活动手册,分组,老师介绍,活动介绍)晚餐后可一起再看一个热带雨林纪录片
第二天:热带雨林的知识
上午:边游边学(定制版),植物园好处在于热带雨林的植物收集得比较全,有目的性的学习很方便。
下午:根据八种现象图鉴跟随老师到绿石林栈道寻找,一一打钩。由中科院老师跟随,可以随时提问。
晚上:夜游植物园
第三天:野外生存训练第一部分+村寨调查
上午:攀爬绞杀榕热带雨林取水训练第一次
午休
下午:学习象脚鼓舞。
到小溪捕鱼,为第二天的丛林大餐准备食材。、
晚上:晚餐后篝火晚会
第四天:野外生存训练第二部分+村寨调查+分享
上午:丛林大餐制作
午休
下午:村寨调查村寨必要结构调查,傣族小吃制作。寺庙调查,学习简单傣族文字。
晚上:分享村寨调查的结果
第五天:野外生存训练第三部分+橡胶与雨林
上午:割胶体验,橡胶林样方调查热带雨林样方调查野外庇护所搭建训练
午休
下午:橡胶、普洱茶发展与热带雨林保护现状PPT分享,讨论。
第二次玩水,小溪搭坝,堵鱼。村子里采摘热带水果,组成水果盛宴下午茶。
晚上:各组长带领组员总结野外生存训练的经验,为第二天的热带雨林穿越考验做准备。
第六天:热带雨林徒步+野外生存技能考核+结营仪式
热带雨林6KM徒步,热带雨林各生存技能实战考验、下午五点回到酒店,休整。
六点至七点晚餐。七点半至九点结营仪式表彰仪式。
第七天:送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